吹灯窗更明,月照一天雪。
翻译和注释
译文
远处传来断断续续的更鼓声,忙碌的人们陆续入睡,市井的吵闹声慢慢平息下来。
吹灯入睡发现房间更加明亮,原来是月光与白雪交相映照在窗上,使房间显得更加明亮。
译文二
闷声的更鼓从远处一阵紧一阵地传来,忙碌的人们陆续入睡,市井的吵闹声慢慢平息下来,
我也吹灭油灯准备入睡,但灯灭后却发现房间更亮了,
原来因为夜空正高悬明月,大地又撒满白雪,
明亮的圆月与白雪交相映照在窗上,使房间显得比吹灯前还要明亮。
注释
沉沉:指从远处传来的断断续续的声音。
更(gēng)鼓:旧时一夜分成五更,每更大约两小时,晚上派专人巡夜,打鼓报道时刻,叫做“打更”,打更用的鼓叫“更鼓”。
绝:此谓消失。
一天:满天空。
后两句是说:把灯吹灭后,因为窗外有月亮,又有雪光映射,所以窗子里面反而显得更加明亮了。
十二月十五夜问答
问:《十二月十五夜》的作者是谁?
答:十二月十五夜的作者是袁枚
问:十二月十五夜是哪个朝代的诗文?
答:十二月十五夜是清代的作品
问:十二月十五夜是什么体裁?
答:五绝
问:沉沉更鼓急,渐渐人声绝 出自哪首诗文,作者是谁?
答:沉沉更鼓急,渐渐人声绝 出自 清代袁枚的《十二月十五夜》
问:沉沉更鼓急,渐渐人声绝 的下一句是什么?
答:沉沉更鼓急,渐渐人声绝 的下一句是 吹灯窗更明,月照一天雪。
问:出自袁枚的名句有哪些?
答:袁枚名句大全
十二月十五夜赏析
这首诗描绘一幅了夜深人静,但更鼓声声,吹灯欲睡,月照雪映,窗更明的幽冷夜景。全诗简洁晓畅、清新可喜。这首诗形象地写出了夜之静,雪之明,表现出诗人孑然一人夜中赏雪景的独特感受。
“沉沉更鼓急,渐渐人声绝。”制造了更深人转静的环境气氛。“沉沉更鼓急,渐渐人声绝。”它以“更鼓”、“人声”的一急一绝,形成对照,更深人静的过程,借助“沉沉”“渐渐”四叠字便生动形象地传达出来,使人仿佛听到夜神走动的脚步声。它又以两散行句结束,特意突出后二句雪映月增明的绝妙景致。
“吹灯窗更明,月照一天雪。”写雪映月愈明的景色。“吹灯窗更明,月照一天白。”灯本以照明,吹灯而窗更明,是因为夜空正高悬明月,大地又洒满白雪。末句不言雪而雪自见。诗人这时也许已和衣 * ,却又欹枕待月。一年最后一个“十五”,既有明月当空,又有白雪洒地,很可能是诗人一生少遇的良宵。这时一盏寒灯,显已成为多余。不由起坐吹灯,临窗赏玩。由于白雪映衬,月光显得分外皎洁。真是天上地下,照耀如同白昼。
“月照一天雪”五字,准确地表现出诗人映雪赏月的独特感受,既写了实景,又传出真情,全诗就因有了此句而大增光彩。这两句的艺术灵感,也许是受张九龄“灭烛怜光满”的诗意的诱发,但它不是“望月怀远”,而是映雪赏月,则显属诗人的创造。它也不像韩愈、苏轼因有谪迁经历,而生发“一年明月今宵多,人生由命非由他”,“此生此夜不长好,明月明年何处看”的情思,只是直写这年最后一个“十五夜”雪中看到的月色。
此诗由于使用了对偶、散行句式交替出现的艺术手法,而收到了语言清新简净的效果。此诗所写腊半雪夜赏月的景致,可能会给人“幽冷”的印象,但它与柳宗元“孤舟”独钓的“孤独”心态迥然不同,因为作者并无柳氏南迁后的幽禁遭遇。它乃是一个生活安定的诗翁,十二月十五夜飞映雪赏月的真实感受,可以用诗人“景是众人同,情乃一人领”(《老莫作诗》)的艺术自自来说明。
精彩推荐:
评论
- 惊鱼错认月沈钩。
- 朱帘卷尽画屏间,云鬟半亸罗衣褪。曾协《踏莎行》
- 凫声闻梦泽,黛色上昭丘。
- 尝闻薛公泪,非直雍门琴。
- 话尽山中事,归当月上时。
- 今朝最是家童喜,免泥荒畦掇野蔬。
- 圆月出山头,七贤林下游。
- 故人赠我,江头春信,南枝向暖。
- 只应将唳鹤,幽谷共翩翻。李德裕《近于伊川卜山居,将命者画图而至,》
- 使臣将王命,岂不如贼焉。
- 石声随流响,桐影傍岩疏。韦道逊《晚春宴》
- 采蘩如可荐,举酒沥空林。
- 楚山万叠,怅高情、不比当年嵩少。
- 有孤竹君,音节拂云,谥曰洞箫。冯取洽《沁园春》
- 归心不可留,雪桂一丛秋。
- 何人为吊客,唯是有青蝇。
- 郑杨段薛,炙手可热。
- 共愁明日销,便作经年别。
- 梅子枝头春已多。
- 边头插羽无传檄,箧里盘鵰有旧袍。